鸿蒙app开发难度(基于鸿蒙的app开发平台)

小程序开发 2059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鸿蒙app开发难度,以及基于鸿蒙的app开发平台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 本文目录一览: 1、为何鸿蒙系统已有安卓80%水平,却无法取代对方?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鸿蒙app开发难度,以及基于鸿蒙的app开发平台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本文目录一览:

为何鸿蒙系统已有安卓80%水平,却无法取代对方?

美国对华为的制裁,涉及到芯片和操作系统两个重点,在操作系统方面,华为也有自己的“备胎”,就是鸿蒙系统(Harmony OS)。在9月10日举行的2020华为开发者大会上,华为发布了鸿蒙2.0新版,该系统确认可用在可穿戴设备、电视和 汽车 上。

但万众瞩目的鸿蒙系统手机,这次并没有露面,据说最快也要到2021年才能出来。余承东说,华为的手机鸿蒙系统现在已经达到安卓70-80%水平,而且每天每周每个月都在改进。

华为能否就此摆脱对Android的依赖呢?

折戟的三星Tizen系统

之前三星、惠普、以及黑莓,都曾作过操作系统,但无一例外以失败告终。做成功的只有谷歌的安卓系统和苹果的iOS,可见,手机操作系统的开发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。

以韩国电子巨头三星为例。三星多年前就提出软件独立战略,希望自家的手机可以用上定制的操作系统,于是在2012年推出了以自己名义主导的新系统Tizen,当时参与开发的厂商有英特尔、富士通、华为、NEC、KT(韩国通信)、NTT DoCoMo、Orange、Panasonic、SK、Sprint和Vodafone等电信巨头。

三星将当时自己正在开发的一个智能手机平台Bada融合到了Tizen系统中,由此率先推出了Tizen系统1.0版本。这个Bada操作系统是2010年面世的,时间不比安卓系统晚多少,曾经广受欢迎的三星Wave系列智能手机运行的就是Bada系统。

Tizen系统也是三星为了摆脱对谷歌的依赖而专门开发的替代品,防止谷歌放弃安卓之后自己不会陷入无系统可用的尴尬局面。它是基于Linux框架开发而成的开源系统,按照最初设想,开发者可以自由的使用、构建并为它开发应用,就像现在的安卓系统一样。

但在现实中,Tizen系统手机始终缺难以广泛支持用户程序,也就是第三方或者用户自己编写的APP。由于缺乏应用的支持,装载Tizen系统的三星手机无法打开市场,从2012年到2019年只推出过5款机型,而且都是针对印度等市场的入门级手机。

装载Tizen系统的三星手机 2014年,随着安卓和IOS在智能机市场获得绝对领先优势,Tizen开始瓦解,不久三星也宣布,搭载Tizen的Z系列只是在印度市场售卖低端机的一种方式,三星未来的高端机仍然会使用Android系统。

2015年以后,三星基本放弃Tizen系统在手机的应用,转而将它用在智能手表、智能电视、媒体播放机、机顶盒、和智能家具(包括空调系统、冰箱、照明控制等)上,并试图在物联网方向占据先机。

从实际效果看,Tizen在手机以外的领域发展得比较顺利,目前应用场景多达20多个,在智能手表市场更是仅次于苹果的watch OS,高于谷歌的wear OS。

打造移动生态失败的黑莓手机QNX系统

谈到手机操作系统,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,是曾经大名鼎鼎的以加密安全著称的黑莓手机及其操作系统QNX。

QNX系统是一种商用的类似Unix的嵌入式操作系统,应用范围极为广泛,除了黑莓当年的手机和平板电脑BlackBerry PlayBook,它还可以控制保时捷跑车的音乐和媒体功能、核电站和美国陆军的无人驾驶Crusher坦克。

特别是在 汽车 领域,QNX是最大的操作系统供应商之一,目前全球有超过230种车型、1.5亿辆 汽车 搭载了QNX软件,在车用市场占有率达到75%,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、数字仪表板、互联模块、免提系统与信息 娱乐 系统中。

QNX系统最初是由1980年成立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商Quantum Software Systems公司开发的,2004年被哈曼集团以1.38亿美元的现金收购。2010年4月,加拿大黑莓公司(BlackBerry)又从哈曼集团手中收购了QNX软件公司。

黑莓公司之所以收购QNX,是想利用它来搭建先进的手机操作平台,但多次尝试都不成功。没想到的是,2016年黑莓公司放弃智能手机业务后,却依靠QNX系统成功转型为软件服务公司,聚焦于企业软件服务、QNX嵌入式软件业务及车载系统。

2016年黑莓公司把智能手机业务卖给TCL时,公司年亏损额超过4亿美元。其后公司的软件和服务业务收入不断增加,到2020年二季度已经实现净利润4400万美元,公司成功实现转型。

我们可以看到,无论是三星手机,还是黑莓手机,或是以前的诺基亚、摩托罗拉手机,都曾凭借外观、硬件配置、处理器、拍照等功能,在市场上如日中天。

可它们在打造移动操作系统方面都不成功,没能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节拍,打造出自己掌控的全球手机生态圈。三星至今还是高度依赖安卓系统,而黑莓、摩托罗拉等则已经退出 历史 舞台,令人扼腕。

华为HMS仍有很远的路要走

说回华为的鸿蒙系统。近几年华为一直在积极构筑自己的生态圈,并在2019年8月推出了初代「鸿蒙」。2019年遭美国列入贸易黑名单后,华为加速开发自家鸿蒙系统。

据华为终端负责人余承东透露,公司在鸿蒙系统上投资过亿,现在已经达到安卓70%至80%水平,并还在不断改进系统的体验,华为也申请了多个鸿蒙操作系统相关的商标,包括HUAWEI HarmonyOS、HarmonyOS Connected、HarmonyOS Linked等。

随着美国不断升级封杀令,手机鸿蒙系统的开发也变得更加紧迫,因为华为现有的手机用户未来可能将无法更新Google Play应用商店、Google地图和Google移动服务提供的其他产品,这将严重影响客户购买华为新手机的意愿。

但鸿蒙系统的开发,难度远超过人们的想象。 在鸿蒙1.0面世时,华为就承认,自己的操作系统还远无法取代Google安卓系统的App,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开发出相关的替代产品,而欧洲和东南亚的很多安卓用户,早已习惯了安卓手机上的那些Google App。基于鸿蒙生态的可用App太少,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体验和接受度。

2019年8月,华为将基于华为移动服务(HMS)的定位、地图、分析、广告等12个领域向开发者全面放开,据最新数据现实,华为HMS的注册开发者已达到160万,并有超过8万个App集成了HMS Core。但HMS的开发者目前仅占全球开发者的约 10%,且8 万个应用数量也远远落后于谷歌的 280 万,还远远做不到取代安卓。

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曾指出,谷歌的Android系统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第一的移动操作系统,实现生态系统和市场渠道的双赢,主要是凭借开源和免费这两个特点,得到广大手机厂商和开发者的拥戴,一路突飞猛进。

他建议华为效仿安卓系统的开源模式,在短时间内迅速为鸿蒙系统建立起完善的生态体系,避免因无法建立生态圈而导致鸿蒙系统失败。

但在很多人分析人士看来,华为不大可能采纳周鸿祎的意见,推行开源模式。考虑到华为自主研发的海思麒麟芯片就仅供自己使用,华为将其视为自身的一项核心竞争力和战略产品,因此鸿蒙系统极有可能扮演着同样的角色,并不会对外开放。

总之,由于手机鸿蒙系统开发难度极大,它一时半会还无法跟用户见面,至于何时取代安卓系统,就更难以给出答案了。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双重压力下,华为的手机业务恐怕将经历一个不短的寒冬。

华为鸿蒙120万开发者只做出320APP?有人在玩文字游戏

搭载鸿蒙系统的终端设备已经达到了9000万 ,此前鸿蒙系统表现优异,很快地占领着市场。也因为鸿蒙系统的发展比预料中要快一些,华为也是将原本的目标往上提了一提。

看上去华为似乎已经不用担心鸿蒙会无法崛起了,毕竟在手机业务腰斩的背景之下,鸿蒙可以说是华为压箱底的救命之招了。但是呢,虽然从数据来看,鸿蒙系统好像确实发展得挺不错, 但是实际上鸿蒙系统正面临着其最大的问题,生态建立不起来! 拿软件开发来说,近日有人表示:现在 鸿蒙系统虽然号称有120万开发者,但是鸿蒙原生APP到现在却只有320 。这个数量未免有点少的过头了!难道华为鸿蒙就只能提供一个操作系统,然后使用的全是安卓的APP吗?

120万相较于320 ,对比之下的数字差距能够让很多人困惑不已,同时也让我们对鸿蒙的处境表示担忧。对于一个操作系统来说,大量App开发可以说是其最关键的部分之一了,没有足够多的APP,鸿蒙系统等于是一个空屋,里面没有足够多的家具和日用品。而现在鸿蒙系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,也算不上是空屋,只是其还和安卓兼容,可以使用安卓的APP 。但这样一来,鸿蒙想要独立,变成第三大操作系统,就变得难上加难了。

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落差,平均换算下来,几千个开发者才能开发出一个APP?这当然是不可能的。关键的地方在于鸿蒙虽然有着大量的开发者, 但是这其中很多开发者都算不得上鸿蒙的“新加入者”,而是华为HMS的开发者。

还记得一开始针对华为的时候,是从移动服务系统开始的。手机的移动服务系统,主要提供一些基础的服务。比如说GPS、应用商场、支付等。现在使用最多的移动服务系统是谷歌的GMS。华为若是在国内发展,根本没必要担心移动服务的事情,因为在国内是不需要GMS的。但是华为做的高端品牌,市场目标放在了全球,肯定是要在国外销售的,这时候就不免受到老美的制裁。因为在国外,智能手机没有GMS就很难受用,最基础的功能都要受到限制。 所以华为也是因为被禁用GMS导致国外市场下滑严重,直到华为出了自己的HMS,这种问题才得以解决。

HMS比鸿蒙出来要早不少时间,所以其生态已经建立了很多,与HMS合作的开发者也不在少数。在计算鸿蒙系统的开发者数量的时候,将很多这部分的人算到了里面。 这多少有文字 游戏 的意思,因为这些人很多是不为鸿蒙开发APP的。

另一方面,就算这些人也有为鸿蒙生态出力的计划,但这不代表着这些开发者就会立马为鸿蒙开发APP。 要知道开发者们并不是免费开发的,大多数开发者至少要通过开发获得足够的回报才愿意去做这个事。 而现在鸿蒙虽然在快速发展之中,但是距离安卓和苹果那样的系统有很大的差距,开发者们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考虑,多半还是会选择开发安卓和苹果的软件。至少风险不高,回报也客观。

更重要的是,鸿蒙是兼容安卓的,这就意味着开发安卓的APP,就有部分是相当在开发鸿蒙的APP, 有的时候,一份力打了两份工,何乐而不为呢?

客观来说,我们必须要认清现实, 因为现在的鸿蒙和安卓,IOS的差距还很大! 想要追赶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努力!我们说120万看起来已经很多了,但是以苹果为例就知道差距了。苹果的开发者数量在2300万左右,是鸿蒙的20倍,而且苹果的开发者又不像鸿蒙的开发者有不少的“水货”,还有不少在观望。 再者,另外两大操作系统都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,生态已经相当成熟,鸿蒙现在不仅是从零开始,还是从零开始挑战,劣势是必然的!

但是也不必太灰心,鸿蒙的潜力很好,毕竟其实力不亚于其他两大操作系统的,甚至还要优秀很多。现在这个发展劲头也很强劲。如果保持现在这个趋势发展下去,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能够看到足够的回报在向他们招手,到时候,鸿蒙的开发者自然就多了,鸿蒙的原生APP自然也会慢慢变多了。

从客观角度来说,我们要理性看待鸿蒙现在的发展现状,不要动不动就把它吹上天。同样的,我们也不要太悲观,鸿蒙有实力,是金子在哪都发光。相信鸿蒙系统会慢慢变好,最终成为茁壮的大树。我们只需要慢慢等待时间就好了。

能不能通俗的科普一下鸿蒙和安卓有什么区别?

1、两者的构架不同

安卓系统是基于linux的宏内核设计:宏内核包含了操作系统绝大多数的功能和模块,而且这些功能和模块都具有最高的权限,只要一个模块出错,整个系统就会崩溃,这也是安卓系统容易崩溃的原因。

鸿蒙操作系统是微内核设计:微内核仅包括了操作系统必要的功能模块(任务管理、内存分配等)处在核心地位具有最高权限,其他模块不具有最高权限,也就是说其他模块出现问题,对于整个系统的运行是没有阻碍的。

2、开发难度不同

安卓系统的开发难度低,但稳定性差。

鸿蒙系统的开发难度很大,但是系统的稳定性很高。

3、速度不同

安卓系统程序员写APP使用的是JAVA高级语言,打包成APK到安卓系统。由于安卓系统读不懂JAVA高级语言,必须借助实时翻译(JAVA虚拟机)进行理解(转换成机器语言)。因为多了"翻译"这个步骤,所以安卓系统的流畅速度较低。

鸿蒙系统是用C、C++语言编写即直接使用机器语言编写app,取消安卓系统的ART虚拟机,直接编译为二进制机器码,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需要中转,执行速度快。

4、适用范围不同

安卓系统适用于手机。

鸿蒙系统对设备兼容性更强,同时支持智能手机、智能穿戴设备、电脑、电视等智能家居设备,形成一个无缝的、统一的操作系统,并且兼容所有的安卓应用,适应当下的5G和物联网时代。

鸿蒙和安卓的特点:

鸿蒙操作系统采用微内核,天然无Root,细粒度权限控制从源头提升系统安全。而安卓系统有Root权限,用户可以完全掌控经过Root之后的安卓系统。而鸿蒙则没有Root这一选项。

同时据华为终端公司官微消息,鸿蒙基于微内核技术的可信执行环境,通过形式化方法显著提升了内核安全等级,全面提升全场景终端设备的安全能力。

对此余承东曾表示过:微内核可以把每一个单独加锁,不可能一个钥匙攻破所有地方。而外核的相互隔离更加安全也更加高效。

从全球最权威的安全机构评测看,现在外面的操作系统只能达到二三级,而我们的系统能达到5和5+最高级别。这是最高级别的安全OS。所以鸿蒙系统的安全性远高于安卓系统。

关于鸿蒙app开发难度和基于鸿蒙的app开发平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
扫码二维码